道富银行CIO私有云经验访谈系列(三)

日期: 2011-11-29 作者:Linda Tucci翻译:秦明焓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道富私有云项目线路图   2009年  概念设计和开发框架。  试点运营开始。   2010年  试点运营结束。  硬件“按需处理器”和数据中心设计完成。

  2011年  数据中心安装完成;测试环境建立。  新架构框架沟通完成;开发人员陪训完成。  云计算生产就绪。 本系列文章将通过与道富银行CIO Christopher Perretta的访谈,介绍道富银行的私有云经验。

本系列地一部分《道富银行CIO私有云经验访谈系列(一)》介绍了为什么选择私有云,以及私有云项目的实施细,本第二……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本系列文章将通过与道富银行CIO Christopher Perretta的访谈,介绍道富银行的私有云经验。本系列地一部分《道富银行CIO私有云经验访谈系列(一)》介绍了为什么选择私有云,以及私有云项目的实施细,本第二部分《道富银行CIO私有云经验访谈系列(二)》重点关注道富银行在私有云项目中遇到的挑战,以及非IT人士对云计算的看法。本文将涉及大数据对道富的影响,以及大数据相关人才的招聘。

  SearchCIO:所以用一个时髦的词说,你在谈论大数据,包括对大型数据集的信息挖掘和管理等。

  Perretta:正是。

  SearchCIO:我想问的是,第一,有能力管理大数据,这对作为CIO的你有何种影响?第二,无论是你还是道富,能管理好大数据一定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呢?

  Perretta:好问题!有时候看到自己名片上印着“CIO”,我会开始想还有其他谁能做好这件事儿。想来想去我觉得,也就能是自己了(大笑)。

  知道做什么很重要,但懂得怎么做才是必须的。我想让所有的CIO都头疼的是,当IT战略从应用驱动到产品驱动再到数据时,IT部门应该怎么架设才可发挥效力?真希望公司有一位制定数据访问规范的“语言学家”,有事没事找他就成,可这不可能。那终究谁来决定数据访问标准,谁来制定数据访问规范呢?我觉得这是眼下最时髦的难题(笑)。用传统的思路无法解释这个有挑战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跳出思维定势来思考IT。我相信在各行各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来关注、思考和解决企业数据问题,或者说,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知识推广直至改善现有服务,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且现有的IT组织模式完全不能应付这种挑战。

  现在我自己的工作思路有了不少转变,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组织各项IT工作的方式,这可是令人振奋和积极的好事儿。简单说,顺着这样的思路,你会发现架构师有多么重要,我指的是业务架构师。是的,从技术角度,“架构”一直以来不过就是硬件和系统软件的代名词。但如今,它多了一层含义:业务流程架构(BPA,Business Processes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架构)。业务流程架构包括了技术视角的架构,而且范围更大,从业务功能架构、业务运营模式、应用实现方法、数据表示方法,还有数据中心运营方式,等等。所以,我说的“架构”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而且我们在公司上下不停地强调实现理想“架构”有多么的重要。我认为企业数据、大数据这些概念,正是我指的“架构”的一部分。

  SearchCIO:那,有没有开始招募这方面的人才?

  Perretta:这是当然了。在这块儿我们兵分两路。我们先在整个公司搜罗有架构观的人才。“架构观”是我起的名字,你知道架构不仅指技术,还包括业务流程、数据、应用和基础设施等,这之外,我们还希望这样的人能够从纷繁芜杂中组织出合理方案,并由能力在大范围内推广实施。要知道这是一种综合能力,也只有在公司最优秀的人里才挖掘得到。当然,他们的技术能力也必须非常之强,要能下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能找到不少这样的人,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

  内部提拔同时,就是外部选聘了。我们在外面一直主动或通过中介来寻找既有技术,也懂业务-我们的业务-的人才或团队,我觉得只有这样的人向业务部门保证IT方案是“能实实在在解决业务困难、提升业务质量”的,才具有信服力。真的,现在回顾起来,能找到这样一些人来和我们一起捡起来这么个东西(私有云),真是一件幸事。如果没有他们,业务方肯定对此不屑一顾。几乎是一次就做到了解决业务的大难题,在IT领域从来都不容易啊。

  我们选聘了一位首席架构师,他在金融IT方面有30年的从业经验,对金融业务了如指掌,技术上也是大师级人物,不过我们选择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他就像一位卓越的传道士,能够把先进的IT理念传达给任何人。我们不让他在各种具体事务上耽误功夫-那样太屈才-我们让他规划各种优秀的架构方案,并转达给业务高管。前面提到的两个私有云试点项目就是由他主持的,当然试点过程和试点成功之后的各种例行工作都是我们其他人干得。

  并且早在这位首席架构师之前,我们就有着一位首席科学家。他的任务是仔细评估目前仅作为概念存在的技术,看是否有在短到长期之内对公司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如果有,拿来做进一步研究。显然他的工作比架构团队更超前。我呢,将所有这些比喻为挖管道-我们内部叫法是创新通道-听起来不太正经可的确说明了事实:首席科学家在前面挖,看有没有可作为燃料的煤、石油或天然气,有了然后就交给架构团队来分析、提纯、混合还有商品化,我们后面的人最后拿来使用,保证道富这架大机器持续运作。当然这一模式还谈不上非常成熟,问题普遍存在着:如何规范概念评估的要求?如果保证试点项目的可能可行性?如何为试点成功项目设计实际运营模式?如何设计超大规模系统的运维规范?问题还有很多。

  这中间碰到的最大问题,我想是如何真正做到人才的人尽其用还有按需分配。很明显,没有比把战略制定者分派到底层行政岗位上更荒谬的事了,那样不仅双方都感到失败,而且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做好。我们总是说组织应该具有多样性,我想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就是,人们怎么思考是一回事,人们有什么技能是一回事,人们想怎么做更是另一回事,我们在这三方面要各取其长,而不可一切墨守陈规。从以上我谈到的所有,我想你能感受到,那就是我们真正有着一套对人才有帮助的组织形式,在这里,它结构清晰但毫不繁冗和官僚,其层级机制既能保证人人畅所欲言,又能实现真正的真知灼见很快浮出水面,不会淹没在嘈杂一片之中。

作者

Linda Tucci
Linda Tucci

Executive Editor Linda Tucci oversees news and e-zine projects for SearchCIO.com and SearchCIO-Midmarket.com. She has covered CIO strategy since joining TechTarget in 2005, focusing most recently on big data, mobile computing and social media. She also writes frequently about the CIO role and CIO careers for SearchCIO.com's weekly CIO Matters column. Prior to joining TechTarget she was a business columnist for the St. Louis Post-Dispatch. Her freelance work has appeared in The Boston Globe and T

翻译

秦明焓
秦明焓

HP服务器产品架构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