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务动机、合同和云监控工具透视云计算的经济效益

日期: 2014-10-13 翻译:杨琪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业务分析、合同协商和云监视工具来实现云服务价值的最大化。
  
  Cloud Technology Partners(CTP,位于波士顿的软件与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云迁移服务)的高级副总裁David Linthicum认为,在构建云计算战略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搞清楚企业采用云的驱动力所在。
  
  “如果你所在的是一家大型银行,你采用云计算的源动力必然与制造业截然不同,和医疗健康行业也肯定有所差别。”Linthicum表示。
  
  以制造业企业来说,业务流程一般而言是比较固定不变的(这与金融或技术公司不一样),事务处理的压力较轻。“这里面没有什么太高技术含量的事情要做,也许会有一些数据分析的工作,但是仅凭当前的系统已经足够应付了。”Linthicum说。
  
  对于云计算的经济效益分析,Linthicum推荐从三个方面入手,这三个方面都具有采用云计算的潜力:
  

  • 运维成本
  • 安全与合规
  • 敏捷性

  
  对于云计算给运维成本带来的优化,通常从固定资产投入和运维成本入手是最直接的方法。“如果要用1000万美元来建设数据中心,同时又希望避免总体拥有成本,那么云计算是非常适用的。”Linthicum说。
  
  但是,对于安全与合规领域,公有云的投资回报率就比较难计算了。很多受严格监管的公司认为,公有云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超过了预期的收益。
  
  “相较于将系统承载到亚马逊、Rackspace或微软的云中,这些公司更愿意保持对于系统的更切实的管控。”Linthicum说。在大多数类似情况下,云计算都是不合适的。
  
  对于那些需要对敏感数据具有绝对控制权的公司来说,一个可用的选项是采用私有云;但是,私有云在经济上未必是划算的,因为公司还是得自行购买所需的软硬件。
  

  云服务合同的协商

  
  为了让云服务最终与企业的需求相契合,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敲定合理的云服务合同。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HMS,总部位于德克萨斯Irving,专注于为大型医疗服务提供商进行成本分析)的首席信息官Cynthia Nustad表示,自己从不签订无法掌控数据的云服务合同。但是,其实Nustad最在意的是厂商锁定的问题。“厂商总是想设法留住客户。但是,我并不想锁定在特定的厂商上。作为服务的购买者,你需要保持灵活性。如果有某家厂商在性能、价格和服务质量上表现优异,你就应该而且能够进行厂商的切换。”Nustad认为。
  
  Gartner的研究总监Kyle Hilgendorf同样认为,每家公司和每个CIO都需要有云服务的退出战略。“无论哪个服务提供商,最终都会出问题,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Hilgendorf表示。Hilgendorf所说的问题,包括了与厂商的关系恶化,或者新CIO对现在的供应商印象不佳坚持要切换等情况。
  

  CIO不应有所谓的“厂商忠诚度”

  
  Our Kids of Miami Dade Monroe Inc.(专注于为遗弃儿童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的首席信息官Pat Smith认为,如果和特定厂商走的太近,必然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Smith对于CIO们的建议是,仔细研究厂商,弄清楚哪些环节会导致项目的失败或者成本的上升。当然,另一方面的工作就是理解厂商给企业所能带来的益处。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出于Smith切身的经验,即厂商并不会针对你做详尽的研究,从而也就无法提出正确的提案,包括如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达成云计算对成本的削减作用。
  
  Forrester的分析师James Staten认为,为了比较云计算和自建系统两种方案的成本,很多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请专业的顾问来进行分析,尤其是IT团队觉得将基础架构和服务外包到云中对自己是一种威胁时。
  

  云监控工具的必要性

  
  对于已经将系统迁移到云中的企业,Staten建议使用诸如Uptime Software和Cloudability(都是SaaS方案)之类的监控工具,以此来度量云服务的成本。这些工具可以监视员工是如何使用云服务的,并且发现超支和异常的情况。
  
  比如,某个云应用再也没有人使用,或者某部门临时扩展了应用的规模但是却再也没有缩减到正常状态,又或者给某个应用预定了较大的规模但是其实际使用负载却从未超过20% — 所有这些异常都能够通过监控软件被发现,从而使企业可以及时处理以控制成本。
  
  云管理工具还可以让企业设置具体的阈值并监控服务的用量。一旦员工对云服务的使用超出了预定阈值,企业会收到一个警告。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好目前的云成本监控工具,比如HMS的Nustad就认为这些工具还不够成熟。而且,Nustad更多的依赖CIO同行们而非分析师来完成云计算方面的工作。
  
  “如果想知道某位CIO在云服务上的实际收益和成本,我都是拿起电话直接询问。”Nustad说:“这是获得同行成本明细的最佳途径之一,而不是依赖于分析师。”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翻译

杨琪
杨琪

相关推荐